作者:蔡東霖
根據中村 信仁(なかむら しんじ)的建議,作了以下的重點整理。
由後往前
從草稿整理成筆記時,可以由後往前重新閱覽草稿來進行整理。因為,重要的結論通常位於整個談話內容的後面三分之一段,從後往前,可以先確認談話的結論;之後,往前整理時就可以輕易找到重點,同時判斷資料的重要性與關聯性。
不懂的名詞及重複出現的名詞
草稿裏頭如果有不懂的名詞、初次聽到的地名等等,一定要查清楚意思。這部份很可能是以前沒想到的盲點。整理成筆記時,要把查到的資訊謄進筆記中。
至於重複出現的名詞,很可能是整場會談的重點,必須仔細思考這個關鍵字的隱藏在背後意義。
重拾初衷
整理成筆記的過程中,可能發現無法得出有效重點或是結論。這時回到對方的角度來思考:
- 他對我有何要求?
- 他對我有何期待?
- 我能為他做甚麼?
- 這樣做真的能幫上他?
- 如何贏得他的信賴?
總歸一句就是:他最初目的為何??
7-act
把草稿重謄成筆記後,回到公司有更多的時間,應該進一步將它轉成資訊。以下簡單說明 7-act 整理原則:- 有何感覺?
例如:雖然對方說「好」,但沒有談到具體內容?
└→ 是否對於交談內容有所不滿? - 有何想法?
例如:對方說「想要用打廣告」
└→ 打廣告的話,用店頭廣告應該可行。 - 有何好點子?
例如:廣告中,比起直接宣傳商品,作成故事短片來間接宣傳似乎更好。 - 該如何做?
例如:故事短片製作評估。 - 有別的方案?
例如:故事一定要作成短片嗎?
└→ 小冊子、宣傳單、Blog 應該可評估看看。 - 如果換成別人,他會怎麼做?
例如:對手公司會...。 - 現在能做的事?
例如:開始找撰稿人寫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