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蔡東霖
本文是個人準備 PMP 考試時,所整理的筆記的第四部分。資料來源有:PMBOK 6th. ED.、長宏的資料(文件及口述)、個人感想。因為考試導向,部分內容會被縮減甚至忽略,而且不一定跟實務連結。也因為有個人觀念參雜其中,也歡迎大家糾錯指教。各智慧財產權屬於各所屬個人或單位。本文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-非商業性 3.0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CC-BY&NC。
整理
十大知識: 整、範、時、成、品、資、溝、風、採、利
六重限制: 範、時、成、品、資、 風
12計劃書: 變、構、範、需、時、成、品、資、溝、風、採、利
三大基準: 範、時、成 + 整合績效衡量基準
三大報告:風險報告、品質報告、最終報告
兩大紀錄
一大登錄表
專案管理資料與資訊:
- 工作績效資料(Work Performance Data):
活動中的原始觀察與衡量植,執行過程的產出。 - 工作績效資訊(Work Performance Information):
跨領域關聯分析整合的資訊,與專案管理計畫書專案文件與專案變數比較後,經分析、整合的資料,管制過程的產出。 - 工作績效報告(Work Performance Reports):
為制定決策與提出議題而呈現工作績效資訊的專案報告。
專案管理資訊系統: 實務上會看三張圖
- S-Curve:Planned Value,看 EV 落後的程度
- 甘特圖:看哪個活動落後
- Recovery Plan:提出改善意見
商業文件:
PM不可更新或修改商業文件, 只可提供建議。
PM不可更新或修改商業文件, 只可提供建議。
- 商業企劃案(Business Case)
- 高層次。
- 經濟可行性研究,預測結果。
- 專案管理活動授權的基礎。
- 由企劃部負責,專案進入前即準備好,高層核准後交給PM發展專案章程。
- PM負責專案與企劃案的目的與目標一致,故有些組織會放在專案集層次管理。
- 可先進行需要評量(Needs assessment)、成本效益分析。
- 效益管理計畫書(Benefits Management Plan)
- 高層次
- 描述商業企劃案的效益如何與何時會產生。
- 為商業企劃案、專案章程、專案管理計劃書的補充文件。
- 目標效益(Target Benefits):財務價值以淨現值(Net Present Value)表示。
- 現值(Present Value):未來的現金在今天的價值。PV=FV/(1+r)n r=通貨膨脹率
- 淨現值(Net Present Value):
專案各期收入的折現值總和扣除投入的成本。
NPV越大越有利。
NPV=各期收入現值-各期成本現值。
- 企業環境因素(Enterprise Environmental Factors, EEFs)
- 源於專案之外、企業之內或之外(ex.政府政策)
- 專案未出現前已存在,無法改變只能遵循。
- 組織過程資產(Organizational Process Assets, OPAs)
- 在企業內部,可能企業本身、其他專案所產生。
- 經上司同意,可以修改及新增內容。
- 大部分規劃過程組的投入。
- 分兩類:
A. 過程(Processes)、政策(Policies)與程序(Procedures):
由PMO或功能組織建立。專案團隊可依自己專案裁適各管理過程組的範本、生命週期、檢核表。
B. 組織知識庫 (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Repositories)
B-1. 構型管理資料庫(Configuration Knowledge Repositories):軟體與硬體元件的版本,組織的標準、政策、程序、專案文件的基準。(ex.設計圖版本、手冊) 。
B-2. 財務資料知識庫(Financial data repositories):記載工時、預算、實際成本、成本超支等資訊。
B-3. 歷史資訊與經驗學習知識庫:專案記錄與文案、專案結案資訊與文件。
B-4. 議題與缺陷管理資料知識庫:議題與缺陷的現況及解決方式、行動事項的執行成果、管制資訊。
B-5. 量測指標知識庫:收集過程與產品的量測資料、過往專案的各式檔案(ex.範疇、成本、專案時程網路圖、風險登錄表等)。
- STEP 1 五大過程組:重要在[整合]
- 起始:有一個重要的產出:發展專案章程
- 規劃的共性輸入:參考章程,參考組織過程資產
- 規劃的共性輸出:規劃書(計劃書),基準,專案文件
- 執行會參考:計劃書
- 監控的共性輸入:按照計畫書、標準/基準(規劃的輸出);取得執行的工作績效資料。
- 監控的共性輸出:拿到這三樣東西之後,經過專家討論、會議,會得到工作績效資訊(實際跟計畫差異的地方)。有差異,就會有變更申請。
- 變更申請:會修改規劃的輸出,影響執行過程,再透過監控確定變更是否有效益,若沒有效益,再申請變更…… 逐步完善。
- 除了共性,要注意每個子過程的特性。
- STEP 2 看一下該知識領域的過程。
- 這個領域在管甚麼?
Ex. 資源管理:管實體資源跟團隊資源
Ex. 溝通管理:管專案過程中的所有資訊,傳遞專案過程中的資訊給對的人
Ex. 利害關係人管理:提升利害關係人對專案的支持度。 - 該領域過程間彼此互動關係
- 找一下有繼承特性的過程。
- Step 3 這個過程:理解這個步驟的重要任務
- 針對每一個過程下自己的定義。定義,看[產出]來思考或問前輩。
Ex. 管理團隊:做這四件事1.補破網2.給績效3.理議題4.解衝突
Ex. 發展團隊:做這件事:讓團隊執行專案更有效率(更好更快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