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19年9月7日 星期六

關於 PMBOK 6th. Ed. (II)


作者:蔡東霖

本文是個人準備 PMP 考試時,所整理的筆記的第二部分。資料來源有:PMBOK 6th. ED.、長宏的資料(文件及口述)、個人感想。因為考試導向,部分內容會被縮減甚至忽略,而且不一定跟實務連結。也因為有個人觀念參雜其中,也歡迎大家糾錯指教。各智慧財產權屬於各所屬個人或單位。本文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-非商業性 3.0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CC-BY&NC。




專案管理過程(Project Management Processes)
  1. 根據 PMBOK 6th. Ed. ,PMI認為進行專案管理有49個過程。
  2. 每個過程有三個部分:投入(Input)、技術與工具(Tools & Techniques)、產出(Outputs,產出為專案或階段的可交付成果或是成為其他過程的投入)。
  3. 每過程有可為三種類型之一:執行一次( ex. 專案章程)、定期執行( ex. 獲得資源、執行採購)、持續執行(ex. 管制成本)。
  4. 這 49 個過程可歸納為五大過程組。
專案管理五大過程組
  1. 起始(Initiating):定義一個新專案或現有專案的一個新階段,授權開始該專案或階段的過程。
  2. 規劃(Planning):明確專案範疇,優化目標,為實現目標制定行動方案的一組過程。
  3. 執行(Executing):完成專案管理計畫書中確定的工作,以滿足專案需求的一組過程。
  4. 監控(Monitoring&Controlling):追蹤、審查和調整專案進展與績效,識別必要的計畫變更並啟動相應變更的一組過程。
  5. 結束(Closing):正式完成或結束專案、階段或合約所執行的過程。
專案管理10知識領域(Project Management Knowledge Areas) 
  • 根據 PMBOK 6th. Ed. ,PMI認為要順利進行專案管理,專案經理要具備有10種知識:
  1. 整合(Integration):統一、協調各過程。
  2. 範籌(Scope):Do the right things.
  3. 時程(Schedule):如期完工。
  4. 成本(Cost):在核准的預算額度內完成。
  5. 品質(Quality):品質需求滿足利害關係人期望。
  6. 資源(Resource):辨識及獲得所需資源。
  7. 溝通(Communication):如何處理資訊流動。
  8. 風險(Risk):風險辨識、回應、監視。
  9. 採購(Procurement):對外採購或獲得所需成果。
  10. 利害關係人(Stakeholder):管理影響或被影響的人。

===END===


歡迎隨時指教討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