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19年7月31日 星期三

統計,就是個工具箱


作者:蔡東霖

對於研究人員而言,統計,應該是個工具箱(tool set)。這個工具箱裡面的工具,可以幫助研究人員去做「分析數據資料」。工具,有很多種類,有些工具是幫忙判斷兩個東西的相關性,有些工具是幫忙判斷兩個東西的相似性,甚至,有些工具是拿來做預測未來。




門外的庭園,有個當年父親親手做的木製圍籬。圍籬是用直的方型木柱跟橫的長條木版所排列搭建而成。樑柱之間,用螺絲及螺帽給連接固定住。年代久遠,有些的木板已腐朽。今天,想把部分不好的木版拆下來換新。看了看,木柱上的應該是12號螺帽。所以,搬出了工具箱,從裡面拿出了「12號開口板手」。想了想,螺帽銹成這樣了,可能很難轉動,還是換用「12號梅花板手」等下施力比較方便。




嘿咻~嘿咻~嘖~全身重量都壓上去了,怎麼還是轉不動!再檢查一遍,這「12號螺帽正確的塞入「12號梅花板手」的洞中,大小適當,正牙,逆時鐘轉。所以,工具是對的,方法也是對的。看來,這螺帽/螺絲真的銹的嚴重。必須請出機械系的好夥伴了:WD-40。左噴噴、右噴噴,再來個上下沖洗,讓偉大的WD-40來對付這個頑強的鐵鏽!就不信不開!

嘿咻~咦~有稍微移動了,可是手痛死了。好吧,找一隻「長鐵管」,把「12號梅花板手」插進「長鐵管」的一頭,加長力臂,節省力氣。再來一次。

嘿咻~嘿咻~轉開了!Yeah!

我們知道,這拆螺帽類似的情節,常發生在這蔡家中:因為家裏拆修東西大多自己來。有時鄰居有需要,也會幫上一筆。作業程序就是:遇到問題了(要解開螺帽);先找到「工具箱」(有很多種板手);接著,選擇適當的「工具」(梅花板手);然後,正確的使用「工具」(確定梅花板手的使用前提,接著把螺帽埋入板手的洞中,然後轉動)。有需要時,出動「輔助工具」(長鐵管、WD-40)幫助「工具」。結案。

話說回來,做研究的時候,也來套用剛剛的作業程序:遇到問題了(要分析數據資料,例如:找平均值);先找到「工具箱」(拿出統計學教科書,翻到講平均值的那一章);接著,選擇適當的「工具」(平均值的公式: = ΣXi / n );然後,正確的使用「工具」(清楚基本假設,知道Xi、n 是啥,正確進行四則運算 )。有需要時,出動「輔助工具」(計算機、MS-Excel、SPSS、R ... etc.)幫助「工具」。結案。

能不能更有效率一點?當然可以。機械廠老師傅,眼睛一看,就知道這螺帽用幾號板手、這狀況要用哪種板手、甚至需要多長的鐵管、要不要WD-40。接著,轉手一拿,所有東西到位,三秒內卸下螺帽。夠快吧!

所以,如果已經對統計的公式很熟了,不用翻教科書,直接就背出公式,明瞭基本假設(就是:使用前提),而且正確知道公式中各符號的意義,那分析數據也可以很快,而且也可以被稱一聲「老師傅」。




所以,統計,是個工具箱;統計裡面的公式,就是工具;至於輔助工具就是:計算機、MS-Excel、SPSS、R ... etc.。而研究人員學統計,應該就是學「如何正確地使用統計公式」。

至於,怎麼推導、證明那些公式,除非有興趣,不然交給數學家吧。難道,使用板手的時候,會去思考,這板手的鋼材是用哪支鋼料、怎麼鍛出來的嗎?


歡迎隨時指教討論